突然发现,原生家庭创伤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,往往女孩子受到的伤害更大一些,今天故事中的女大学生就是如此。
一个小女孩,在她很小的时候,她的爸爸妈妈就经常吵架,有很多时候妈妈会强迫小女孩来评理,非要说个谁对谁错。一个小孩子,哪里分得清这个,经常被吓得哭哭啼啼。后来爸爸妈妈就分居了,这一分差不多就是20年。女孩跟妈妈独处的时候,妈妈总是说自己命苦,从小被姥姥嫌弃,妈妈经常抱怨命运的不公平。
事实上,妈妈是个游手好闲的人,经常换工作,收入也不高,抚养女孩期间即使是交学费,也像是一场交易,给闺女洗脑长大了要一直对妈妈好。更奇葩的是,妈妈出G跟人约会开房,居然带着还是小女孩的她。
小女孩长大,成了一名大学生,妈妈还是控制着女孩。爸爸一家是老实人,踏实忠厚,只有在爸爸家才找到属于女孩的幸福。经常偷偷地去找爸爸,但这一切不敢告诉妈妈,妈知道了肯定是歇斯底里的情绪输出。
有人可能会问,既然感情不合,为什么不离婚互相解脱呢?那是因为女孩妈妈掌握着家里的拆迁款,离婚的话损失就大了,所以拖着一直不离。
女孩也谈了几次恋爱,每次都是相处好好的,对男孩有依赖的时候,不自觉就会找个理由提出分手,中断这份感情,这让他的几个男朋友都百思不得其解,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。
看到这里,是不是也会有同样的困惑呢?
就这个故事来说,妈妈的表现,给女孩成长造成了创伤性的体验。不配得感,我不够好成了她对自己的固有评价。如果被抛弃,就证明了自己是不够好的,女孩不能接受外人给自己不够好的评价,这会让她感到羞耻。为了避免被抛弃,防止羞耻感的出现,她会选择在男方爱上她的时候,主动提出分手,也就避免了重复被抛弃的创伤体验,也就不会被内心羞耻感伤害。
事实上,这个女孩很漂亮,表现也很优秀,是外人眼中女神一样的存在,但是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。
所以,夫妻之间吵架甚至有了离婚的念头,千万不要把孩子当筹码,让孩子介入到婚姻中,角色颠倒,把自己置于孩子位置,把孩子置于大人的位置,最后受伤害的还是孩子,甚至是牺牲一生幸福为代价。